一、MOS管的結構組成
以N溝道增強型MOS管為例,其構建始于一塊摻雜濃度較低的P型半導體硅襯底。借助半導體光刻與擴散工藝,在該襯底上形成兩個高摻雜濃度的N+區,并通過金屬鋁分別引出漏極D和源極S兩個電極。在漏極與源極之間的P型半導體表面,覆蓋一層極薄的二氧化硅(SiO2)絕緣層膜。進一步地,在這層絕緣層膜之上裝設一個鋁電極,即構成柵極G。如此設計使得柵極與其他電極之間實現絕緣。
同樣地,若以一塊摻雜濃度較低的N型半導體硅襯底為基礎,運用半導體光刻、擴散工藝制作出兩個高摻雜濃度的P+區,并遵循與上述相同的柵極制作流程,便能制得P溝道增強型MOS管。以下是N溝道和P溝道MOS管的結構圖及其代表符號示意。


二、MOS管的工作原理
核心基礎:MOS管的工作緊密依賴于MOS電容。MOS電容位于源極和漏極之間的氧化層下方的半導體表面。通過在柵極施加正電壓或負電壓,能夠實現該半導體表面從P型到N型的反轉。
開關特性:MOS管具備控制源極和漏極之間電壓與電流的能力,其工作原理類似于一個開關,而MOS電容則是這一開關功能的核心組件。


導電過程:當漏源電壓(VDS)連接在漏極和源極之間時,漏極為正電壓,源極為負電壓。此時,漏極的PN結處于反向偏置狀態,而源極的PN結處于正向偏置狀態,通常情況下漏極與源極之間無電流流動。
溝道形成:若在柵極端子施加正電壓(VGG),由于靜電引力作用,P襯底中的少數載流子——電子將在柵極觸點處聚集,進而在兩個N+區域之間構建起導電橋。
電導率控制:在柵極接觸處積累的自由電子數量受施加正電壓強度的影響。電壓越高,電子積累所形成的N溝道寬度越大,電導率隨之提升,漏極電流(ID)便會在源極與漏極之間開始流動。
閾值電壓概念:當柵極端子無電壓施加時,僅存在少量因少數載流子產生的電流。MOS管開始導通所需的最小電壓即為閾值電壓。
類型劃分:MOS管分為N溝道和P溝道兩類,每類又細分為增強型與耗盡型,共計四種類型:N溝道增強型管、N溝道耗盡型管、P溝道增強型管、P溝道耗盡型管。增強型管的特征為當柵極-源極電壓UGS為零時,漏極電流也為零;而耗盡型管則是在UGS為零時漏極電流不為零。
三、增強型MOS管工作原理詳解
增強型MOS管的漏極D和源極S之間存在兩個背靠背的PN結。當柵-源電壓VGS為零時,即便施加漏-源電壓VDS,總有一個PN結處于反偏狀態,導致漏-源極間缺乏導電溝道,無電流流過,此時漏極電流ID為零。
若在柵-源極間施加正向電壓,即VGS>0,柵極與硅襯底之間的SiO2絕緣層將產生一個由柵極指向P型硅襯底的電場。由于氧化物層的絕緣特性,柵極所加電壓VGS無法形成電流,于是在氧化物層兩側形成電容結構。VGS相當于對該電容充電并形成電場,隨著VGS的逐步升高,受柵極正電壓吸引,電容另一側聚集大量電子,形成從漏極到源極的N型導電溝道。當VGS超過管子的開啟電壓VT(通常約為2V)時,N溝道管開始導通,漏極電流ID隨之產生。開啟導電溝道時的柵-源極電壓被稱為開啟電壓,以VT表示。
通過調控柵極電壓VGS的大小,可改變電場強度,進而實現對漏極電流ID大小的控制。這正是MOS管利用電場控制電流的關鍵特性,因此其也被稱為場效應管。
〈烜芯微/XXW〉專業制造二極管,三極管,MOS管,橋堆等,20年,工廠直銷省20%,上萬家電路電器生產企業選用,專業的工程師幫您穩定好每一批產品,如果您有遇到什么需要幫助解決的,可以直接聯系下方的聯系號碼或加QQ/微信,由我們的銷售經理給您精準的報價以及產品介紹
聯系號碼:18923864027(同微信)
QQ:709211280